教育科研
联系我们
欢迎您来到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
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永顺路388号
sesyyyxb@163.com
0431-8928730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科研论文科研论文
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思考 杜悦
作者: 发布于:2016/4/12 8:03:36 点击量:

摘  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1]然而,目前思品学科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教学目标随意;校本教材不规范;小学思品教育与学生的家庭教育、学生实际行为存在矛盾等问题,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思品;学科教学;问题;对策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2]课程注重在学生的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虽然,思品学科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思品学科在学校教学中被归为小科,让位于语数外,其学科教学及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思品学科课堂教学目标确立的随意性

  思品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教育目的重在学生情感的体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新课标又将学生探索世界的过程与方法也确立为思品学科的教育目标。并且在思品学科内容的编排上,不同主题在低中高不同年段重复出现,课程内容涉及生活、科学、地理、历史等不同学科,但课程内容在不同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些内容在学生进入初中将会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这明显的弱化了思品学科的知识性教学。这样的课程编排给教师准确的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增加了难度,目标定高了,高段的内容被提前教学,这既不能适应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导致高年段的教学内容出现了断层,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参照《课标》,但是,许多学校的思品课的教师多是兼职或者是代课教师,即使是专职教师,也未能接受过关于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相关培训,没有系统的将教育目标做规划。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思品教师对每一课教学目标的确立仍然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导致思品课的教学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思品教学中校本教材的开发不规范

  目前,小学思品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将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以主题的形式编制成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时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选择以图画和简单文字作为呈现形式,这种编排方式对儿童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并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环境特点。因此,地域特征使教材失去了普适性,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经验和地区特点重新编排和开发一部分课程资源作为教材的补充,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在开发和编排的过程中,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多是个人行为,由于教师水平和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足,往往出现一些资料引用的不恰当,校本教材不规范。

    (三)小学思品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矛盾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其影响也最大,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是身教胜过言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年少时他曾跟着母亲去捡麦穗,结果母亲却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后,他与母亲再次与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经是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想过去报仇,但却被母亲劝住了,母亲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3]莫言提及这件事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家风是多么的重要。现在,家长常常把自己孩子身上出现的某些不好的行为归结于学校教育的失误,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学校教育并非教育的全部,学校教育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延伸,而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的才是最直接,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就现状而言我们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学生,邻里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些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因为一点小事和邻居斤斤计较,甚至是大打出手,等等的这些案例举不胜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直接导致了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

  (四)小学思品教育与学生实际行为相矛盾

  思品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必须讲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病。然而,说教并不适合小学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学生往往不能接受这种教育形式,也不乐于接受这种形式,即使是听进去了,回家之后,家长的溺爱也不会给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 。这就形成了知、行不能统一的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实际行为却有很大反差。如学生知道乘车要让座的道理,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有几名学生能真正做到让座的。学生知道要体贴父母辛苦,要帮父母做家务,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又有几个孩子每天都帮父母做家务,这是一种常态。

  

    二、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问题的成因

  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问题的成因有许多,但究其根本思品学科地位的边缘化、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师本对话不足是其三个层面上的主因。

  (一)思品学科地位的边缘化

  1.思品学科在人们的观念上处于边缘化。从古至今,“学而优则仕”是人们求学的最终目标,在某一时期,“学而优则仕”也是下层群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有效途径,是穷人出人头地的捷径。因此,长久以来的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应试教育时期,社会和家长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关注远高于德育的发展,从而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目前,由于人才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用人单位和社会还不能真实、全面地获得人才在道德方面的数据作为用人的标准。因此,高学历在求职中还是一块最为实用的敲门砖。这一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家长的头脑中,因此,家长仍然重智育,轻德育。

  2.思品成为学校的边缘学科。思品学科是国家明确规定的承担着德育教育的学科。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思品学科却沦为学校的边缘学科,其他学科的教师时常占用思品教学的时间,其地位甚至低于音体美三科,这种地位严重的影响了思品学科的正常发展。

  3. 思品在学科建设上处于边缘化。思品学科教学目标的盲目性和校本教材开发的不规范都是由于思品学科地位边缘化所导致的。思品学科在学校教学中不受重视,其相关培训较少,培训内容泛泛;校本教材研发不规范,缺少指导;专职教师较少,兼职教师较多的师资结构导致师资变动频繁,教师缺少稳定性。

  4.思品课教师的地位边缘化。思品学科地位的边缘化直接影响了思品学科教师的社会地位,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低于其他学科教师,常常被忽略,在专业发展上也被排挤,很少有出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思品学科的任课教师对思品学科缺乏自信,甚至在人前有自卑感。

    (二)家庭教育缺失

  在社会上,常会有一些老人抱怨子女不懂得孝敬和体贴老人,甚至是指责子女不履行养老的义务。对于这种社会现象,这样的子女应该受到谴责,但是,是否有人分析过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这既有子女的错,也有父母的错。作为家长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初期,常会对孩子的事情以包办的形式处理,常以孩子小,孩子学习忙等借口代办孩子的事情。殊不知,这种代办的行为剥夺了孩子学会爱人的机会,破坏了孩子关爱他人这一道德品质的形成,培养了一批自私、自利的小皇上、小公主。家长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孩子的发展,没有爱人的机会,又如何学会爱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又有什么权利去指责自己的孩子不孝呢?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学校的思品教育很难落到实处。

  (三)教师与文本对话不足

  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为五类,即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理想的课程:学者和专家头脑中完美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正式颁发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教师与文本对话后形成了自己理解后的课程。

  实行的课程:教师在课程上呈现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学生最后获得的经验的课程。

  教师是国家正式课程的领悟者和执行者,同时,他也是学生经验课程的直接传递者,教师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多重身份。因此,思品教师与文本间深入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深入的师本对话让领悟的课程更加完整,其实行课程更加有效和高效,最后,学生获得的经验的课程也更加清晰和适用。但是,在现实中,各学校思品学科师资力量不均衡,教师间师本对话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也因此大打折扣。

  

    三、小学思品学科教学的策略思考

  学校要将国家各学科教学认真落实,要重视思品学科,积极开展思品学科的建设,从细微处着手,重实效,以点带面,进而改变思品学科边缘化的显示处境。

  (一)确立思品学科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思品学科每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只探讨某一课在整本书中的地位,而是探讨每一课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这需要教师在备一节课时,先要确定这一主题在整套书中的位置,明确通过这一主题学生能够获得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这些教学目标按照年段划分,最后再确定某一课在这一年段学情的基础上,要达成这一主题的哪个教学目标。这要求作为思品教师对教材有全局的把握,并具有较高的站位。

  (二)确立思品教材校本化的发展方向

  低年段的思品教材内容非常少,往往只有三两幅图、一两句话,如何能把这些内容呈现在40分钟的课堂内,这不仅需要恰当的教学形式,这还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整合,进行校本化。同样,在高年段,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具体的设计。这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再开发,这也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其实,思品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都在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因此,学校应参照国家的课程目标编写出这样一套校本教材作为国家文本教材的补充,同时,这也是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种规范。

  (三)确立思品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因为思品学科的特点,这对教学形式有了新的要求。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在40分钟的课堂上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呢?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能够涵盖大量的信息,有尖锐的情感冲突呢?放弃说教可能是“教育无痕”的第一步。

  布鲁姆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是主动地把进入感官的事物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人,是能够从情境中学习的人。[4]因此,生活经验是孩子学习的基础,要将“生活场”变成孩子的“学习场”,以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孩子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经验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当学生没有足够的直接经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就需要用电影和视频短片或其他教学手段给学生以间接经验。影像类的资料是高度浓缩的艺术,把影像资料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画面信息冲击下获得情绪的激发,从而获得情感体验,然后再进行讨论,每一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真善美会在孩子的心中盛开花朵。那么什么样的影片适合学生呢,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收集那些具有正能量的影片。在课堂上真正的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将家庭教育作为思品学科教育的校外课堂

     全社会和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成才的重要性,呼吁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承担孩子德育教育的教师。然而,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因此,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也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在谩骂和屈打孩子之前,家长要先审视自己的从改变自己入手。社会要积极设立家长学校,学校也要多开展亲子活动,在教育孩子之前先培训家长,让家长学会倾听,听懂孩子的真实需求;学会理解,理解孩子的成长诉求;学会建议,建议孩子采取正确的判断,而不是强迫孩子屈从自己的权威。好的家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从教育的根处做教育。

    尊重学生,尊重思品学科的特性才能将思品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才能在学生的心中开出道德之花,才能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1-5.

[3]莫言.孩子成绩好更要靠父母[EB/OL].http://edu.ifeng.com/a/20150308/41001118_0.shtml,2015-3-8.

[4]朱晓燕.小学品德教学实施策略的探索及实践[EB/OL].http://www.docin.com/p-177179382.html, 2015-3-8.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下载附件: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思考 杜悦